2020慕尼黑安全會議主題:西方“不太西方”
2020/02/24
當今世界變得越來越“不西方”,而西方自身也變得越來越“不西方”。這樣,“西方弱化”(Westlessness)便成了第56屆慕尼黑安全會議的主題。美國放棄多邊主義、中東衝突不減、英國脫歐、氣候變暖、中國崛起、俄羅斯强勢、5G運用、新冠狀病毒擴散,這一切讓西方無所適從,處於不確定狀態。所有人都意識到一定有事情發生,卻不清楚該去哪裡。在問題面前,每個人都把責任歸咎於對方。西方意識到,它必須清醒起來,且最終找到解決方案。但這絕非易事。
2020慕安會上“西方弱化”首先表現在歐洲與美國的諸多分歧上:一、對“西方失勢”的不同看法。歐洲國家領導人普遍認為:西方正在弱化,其世界影響力正在減弱,西方越來越不確定自己的作用。德國聯邦總統弗蘭克-沃爾特•施泰因邁爾(Frank-Walter Steinmeier)稱:“美國本身拒絕了國際社會的想法”;“在這個時代,(美國)進入國家舞台的退縮使我們陷入了死胡同,進入了黑暗的時代”。他警告說,“撤退回國家”(放棄國際多邊合作)是“極其危險的”。法國總統馬克宏也抱怨“西方的撤退”。幾乎所有與會的人都發出了警告:歐洲在技術上落伍了,其自身的價值也正在日益下降。而美國則拒絕一切來自歐洲的這種批評。美國外交部長龐培歐說:這些言論與現實不符。 西方贏了,我們在一起贏了。
二、在中國電信公司華爲是否應參與在歐洲國家建立5G網絡問題上,美國與幾個歐盟國家之間存在很大分歧。龐培歐敦促歐洲國家將華為產品排斥在5G網路發展中。在此問題上,美國民主黨人與美國總統川普保持一致。美國眾議院發言人南希·佩洛西敦促歐洲人:“我毫不猶豫地告訴你:走這條路要非常小心,除非你想結束像中國這樣的社會”。由於成本原因,德國電信機密會議已經與中國華為技術牽扯在一起。美國政府已威脅要在必要時收購瑞典競爭對手愛立信,以便使愛立信能夠以與華為類似的水平,為未來的數據網絡提供該技術。
三、美國催促歐洲對俄羅斯的能源獨立,而歐洲卻另有打算。關於德國倡導的能源北溪2號天然氣項目,龐培歐再次質疑這是純粹的經濟項目,無視俄國對歐洲的戰略牽制。美國一直警告說,歐盟過於依賴俄羅斯的天然氣,試圖阻止“北溪2號”。美國希望通過注資10億歐元來促進東歐國家擺脫俄羅斯的能源依賴。
其次,“西方弱化”還表現在歐洲内部意見不一和對待中國的態度上。馬克宏呼籲,歐洲必須考慮自己的核防禦。而他在會上抱怨,他知道在德國進行這樣的核武器討論是多麼困難。此前,他已就法國將核武器納入歐洲安全提出了辯論。對此,德國防部長安格麗特·克拉姆普·卡倫鮑爾(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卻發表了謹慎的講話,並未給予積極回應。在涉及到標準化武器系統或在歐盟發展更多影響力時,馬克宏感到沮喪,因為他總是必須等待柏林的回應,而從德國傳來的通常是刺耳的聲音。在華為和5G的問題上,歐洲國家閒也存在激烈爭論,很多國家至今尚未就華為問題明確表態。
分析人士指,“西方失勢”,中國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並加快了這一趨勢的發展。中國在全球經濟和安全政策領域不斷增大的影響,使以西方為主導的自由的世界秩序發生變化。由於其在國際機構的影響力、經濟勢力以及軍事擴張,中國成了許多非西方國家的選項,以及成爲美國之外的另外一個選項。這一局面已導致美、歐關系的變化,致使歐洲國家試圖在加強對華經濟關系和保持對美政治關系之間找到某種新的平衡。
世界的安全前景不妙,持續多年的這一趨勢仍未改變。不僅全球面臨困境,西方國家自己的價值觀和戰略方向也不確定,反自由主義風潮和民族主義沉渣泛起置西方於危境。這就是《慕尼黑安全報告》的作者們使用了西方“不太西方”一詞的背景。當今西方,人們再也聽不見“承擔更多責任”的聲音,所有國家都有自己的算盤,它們的言論不僅相當黯淡,而且充滿困惑。
【檔案】 2018年第54屆慕尼黑完全會議結果:群龍無首、各自為陣、互信降低
第54屆慕尼黑完全會議在一遍紛爭與熱議中結束,20個國家領導人和40個國家的外交和國防部長出席了會議,與會者中也不乏中國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傅瑩。
綜合慕安會的各項議題討論和分析,該會議雖然成功地邀請了世界各不同陣營的國家齊聚德國探討目前世界面臨的各種危機與戰爭威脅,但會議所聚焦的各種棘手和亟待解決的問題,如美俄軍事衝突風險增加、暴力和恐怖事件頻仍、中東國家崩壞、核武競賽重現、大國直接衝突可能性提升、無法控制的難民潮等,雖有很多精闢的分析,卻幾乎沒有具體的戰略規劃與解決方案提出,與會者除了互相指責外,沒有聚焦如何解決各國所面臨的危機與問題。
此次慕安會各項分析得出如下的一些結論:一、歐美或西方世界出現『群龍無首』的局面,美國退出世界警察的角色與作用,特別是川普政府以提高北約歐洲國家繳納更高防禦經費為條件的做法,讓歐洲國家考慮今後在沒有美國的參與下獨自捍衛自身安全,使美國和歐洲防衛盟友間的裂痕加大,影響未來世界安全格局的構成。
二、歐洲國家(特別是東西歐)分裂而無整體安全戰略與一致行為,使中國、俄國甚至美國得以分化歐盟,降低歐盟國家的共同效力,威脅歐洲安全。歐洲共同安全戰略的推行,現在就只寄望於德國和法國的合作與共識了。但德、法在安全與國防問題上,也存在岐見和不同的設計。
三、世界最大的安全威脅是:美俄互信降低,軍事衝突可能性增高,敘利亞和朝鮮半島危機失控,中、俄影響力的提升,美歐經貿和安全戰略裂痕以及大西洋兩岸合作與互信面臨挑戰,中東問題和歐洲難民潮無解,以及以色列與伊朗的軍事對抗等。
第54屆慕尼黑安全會議的一個新鮮事是,會議中有國家如德國外長提出了,中國對歐洲和西方自由秩序和價值觀的威脅,如中國對東歐待投資增加,分化歐盟的對華統一意志和行動,以實現中國對歐洲的滲透與掌控等。但這一聲音,並未成為會議的主旋律和主要話題。相反,中國國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傅瑩參與慕安會,並在會上發言,指責美國在製造『美國拿中國作為自己調整核態勢的藉口』。而且,會上,台海兩岸關係及其緊張問題也未能得到應有的討論。
此次慕安會給人的一個印象是:2018年的世界雖然面臨更多的戰亂與危機,但國際社會,特別是西方國家陣營,卻沒有或無法達成一致的共識和找到具體有效的方案來化解或減緩這些危機。
西方群龍無首,各自為陣,互信降低;東西方大國競爭加劇,生戰可能性增高;世界軍備特別是核武競賽出現新的高潮等等。這些將是世界今後面臨的安全問題與危機,然而各國由於利益與價值各異,無法達成共識,從而提出具體有效的解決辦法與戰略規劃來。
2018/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