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30
A、美中全面對抗的背景原因及前景
一、衝突的觸發點
“一帶一路”和“中國2025”等計劃,中國在東海、南海聲索主權和建島,對台灣加大施壓,中美貿易逆差,中國軍事實力快速上升,中國政治管控空前加劇。
美國川普政府策略轉變,強調美國優先,反全球化推行貿易孤立主義,重新定位戰略對手,如由反對恐怖主義轉變為大國競爭,首當其衝的是中國,等等。
二、衝突背景原因
中國崛起和向外擴張給美國人以威脅感,中國發展模式的特點、優勢和異質性,出乎美國人的意料。習近平上台後中國在政治上的倒退更加深美國對中國的不適應,北京模式的外延化和在國際事務中的咄咄逼人,也使華盛頓如芒在背。其中,川普及其團隊和背後力量的政治哲學、意識形態、價值取向和信仰,是美國阻止中國崛起的重要思想和精神來源之一。比如:對美國建制派價值、體制及外交內政運作模式的反叛、種族主義、白人至上、社會達爾文主義等思想和哲學,以及以人種區別為基石的美中文明衝突論(高加索人與非高加索人之間的文明衝突理論)。
美國戰略轉移和定位是川普政府對華發動貿易戰及連帶的科技、安全和軍事等對決和圍堵,美國人零和博弈及“修昔底德陷阱”2.0政治理念的出台:
美國視中國為危險敵人。這一定位的原因是:a) 認爲中國崛起和政治模式退化威脅和阻礙美國發展,直接表現在美國企業很難在中國賺錢和經營,以及美國對中事務無法插手;b) 由此會被迫讓位於中國成爲世界老二,於心不甘;c) 中國的崛起令美國白人至上主義者不安,怕失去主導地位,不願意看到非白人種替代白色人種,恐懼由白人主導的文明遭到侵蝕和消亡;d) 制度、價值、信仰和文化習慣的不調和,以及地緣利益的衝撞等;e) 美國2020大選需要,中國問題成爲可以博取選民眼球的競選議題,在外部找敵人總是會贏得喝彩的,排外是人的通性。
三、衝突可能前景
美中衝突的前景面臨不斷擴大和惡化的風險,其中最爲關鍵的原因是,雙方互相誤判其實力和敵意程度可導致衝突加劇和失控,甚至擴展成全面對抗和戰爭。
不確定性,因爲沒有先例,高風險和不同結局。如果美中貿易戰持續擴大失去控制,或重挫全球經濟,導致危機骨牌效應,上世紀20年代末的世界經濟大蕭條很可能會重演。
當今世界權力格局不同於冷戰時期的兩大陣營對壘和90年代後的美國獨大,全球範圍內形成兩個半(或更多)發展模式(經濟學人信息社:完全民主、部分民主與混合政權及專制政權)的競爭。亦即:美國與歐洲一些國家已經不是完全的民主國家(只能算是半個);華盛頓模式與歐洲方案開始分道揚鑣;西方模式出現模糊化,美國在往過去走,歐洲在分化;中國及俄國模式由模糊變為清晰即經濟全球化下政治更加威權化;歐盟模式同時面臨與中俄和美國的競爭,互聯網、數字和智能化時代使得不同發展模式互相交融,價值和規則制定和守護成爲問題,衝突複雜化和敵友界限模糊化。
B、當前美中衝突雙方誤判的特徵
一、戰略誤判導致衝突的特點
判定對手是死敵,並威脅自身存活;
認為自己完全有能力打敗對手,至少可以應付對手還擊;
確信自己能承受戰爭後果,或根本不考慮(因為發動戰爭的目的是打敗對手)。比如:一戰、二戰的爆發,均是因為交戰雙方或一方誤判導致。
二、戰略誤判或定位的動因
國內因素,如選戰、政治危機和權爭等;
國際地緣政治、經濟和軍事利益衝突;
領導人個性、判斷力、意識形態、信仰等;
突發事件,主戰一方製造事端,如恐襲、刺殺、擦槍走火等。
三、雙方誤判有滿足上述特點
美國川普政府已將中國定性為威脅國家安全對手,以緊急狀態等極限施壓手段(全面)圍堵中國,並認為美國手中的牌比中國多,有信心將中國打趴,對貿易戰的後果是否有清晰的認知和應對準備,業界頗有質疑。
而中國則不接受美國打壓和威脅,聲稱不怕打,也不會輸給美國等等。
美中誤判對方意圖和能力,互不相讓,對等施壓,必然升級雙方對抗,或最終導致大規模或全面衝突甚至戰爭。
這應驗了修昔底德陷阱說,是零和博弈中懦夫游戲的體現,說明美中競爭很像是一方贏和一方輸的游戲,或雙輸的營生。
四、美中誤判導致衝突的領域
美中衝突由經貿擴展至安全及軍事領域,最大的對抗地區是台海及南海。這裡由於雙方在該地區加大軍演及其規模,擦槍走火導致戰爭的可能性增高,儘管美中之間有一定的管控機制。美台軍事關系緊密化,以及推動觸及中方底線或紅線的頻率增高,可能刺激和催化中國對台灣采取軍事行動。中國內部的保守思想和民族主義情緒,以及習近平解決台灣問題的夙願等,將是中共最終解決或統一台灣的助推器。這樣,在國際上反正失去機遇下,中共或乘機“拿下”台灣,在國內和國際上都製造理由。
C、美國圍堵中國戰略引申出來可能性與問題
一、派生出來的可能性
中國對川普政府阻止中國崛起的決心估計不足,而美國對中共捍衛其主權和迎戰的決心和能力也缺乏認識。這就可能導致雙方誤判而刀兵相見。
衝突擴大的可能局面:美國的麥肯錫主義出現,很可能再次掀起全面排華運動,對華人整體懷疑和歧視,證據已經不重要,只要懷疑就足夠。
川普政府打扒中國的戰略方案不會輕易改變。這一點不要無視。
影響美中競爭結果的因素:俄國、歐洲的態度很重要。特別是俄國的立場最為關鍵。誰得到俄國的支持,誰就不會被打敗,以歐洲和世界歷史爲鑒。
目前世界面臨“兩個半模式”的對決,美國在往過去走,已屬於半個戰後秩序維護者,歐洲方案在分化,中國的模式由模糊轉為清晰,即更趨極權化。
二、引申出來的問題
美國將向何處去?這是一個嚴肅的問題。美國有可能出現制度性轉變。比如:川普這種打算不是不可以有。班農曾說過,從川普開始他們要統治美國五十年。以國家緊急狀態法來實現其延長任期的可能性不是沒有。美國的法制也面臨挑戰。
戰爭的爆發除了地緣因素外,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誤判,一戰如此,二戰也是如此
美國一直有這種看法,要制服中國,只有全面“戰爭”。當然,事情很可能不會那麼糟,但糟糕透頂也不是不可能。因為川普和習近平,以及他們身後的力量。
外界對川普和習近平都錯誤認識,用僥幸心理和過去模式去看待,認為事情不會那麼糟糕,因為過去沒有“先例”。
第三次大戰?高加索人與非高加索人的戰爭?這不只是一個玩笑話。
中美逐漸認清對方意圖與打法。習近平推翻貿易協議,是誤判還是知道川普永遠不會放棄遏制中國,反正是死路一條,不如采取主動,保住面子?中共或許已經對整個發展及其後果有明確認知,所以不再抱幻想。
這是否説明,美國人歷史上爲什麼專門立法歧視中國人的原因?怕生意做不過中國人,以及中國人勢力的汎濫,最終無法控制?
美國經濟結構性問題,還真是貿易逆差等問題,導致美國經濟不景氣?以關稅政策促使美國企業回流,能否奏效,或能有多大效果?
現在的問題是,美國有沒有能力打趴中國,能打到什麼程度?未來世界秩序與發展模式競爭將出現何種局面?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