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檔案】2018/7/21
歐洲國家對中國的『一帶一路』計劃仍保持較高期待與參與興趣,儘管歐洲媒體對該計劃的風險和中國市場封閉等弊端大有微詞(比如IWF主席Christine Lagarde警告該計劃可能會讓一些參與國負重債)。法國馬賽目前宣布願意成為中國『一帶一路』計劃的在歐洲的重要港口樞紐。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最近與中國工商銀行達成一項價值50億美金以上的投資合同,支持擴大『一帶一路』連接亞洲、歐洲和非洲的基建項目。在中國總理李克強訪問德國柏林期間,德國大型化工企業BASF與中國達成協議,將在廣東省投資價值100億美金建立姊妹工廠。這項投資第一次可以不與中國企業合營,這是李克強訪問柏林的一個重大妥協或市場開放舉措。BASF之前在南京已經建有工廠,但必須與中國企業合營或技術共享。德國汽車巨亨BMW也決定在中國瀋陽擴建其工廠,但得與中國企業合營。
促成歐洲國家持續對中國『一帶一路』計劃產生興趣和增加投資的因素有:
中國市場仍對歐洲企業『有利可圖』。
美中貿易戰和美國孤立主義政策,為中國和歐洲國家之間加強經貿合作與聯繫給予了催化,並迫使中國在市場准入和開放方面做出讓步和妥協,讓歐洲企業更有獲利機會。
中國產能過剩和國內投資無效,趨使北京不得不繼續推動和強化『一帶一路』計劃,以消化自身的積壓和資金。四、對北京來說,『一帶一路』不僅是一項經濟計劃,同時也是一項重要的政治地緣戰略項目,以此可以擴大和穩固北京在歐亞和非洲大陸等區域的政治經濟勢力範圍。比如,對中亞、西亞、東歐、非洲和中東等地區的一些投資,則主要是一種地緣政治而非(為獲得)經濟(利益)的投資。中國為該計劃舉一國之力進行規模宏大的投資,為歐洲國家重振和刺激其經濟提供了誘餌和期待。
從中歐在北京峰會發表的共同聲明看,美國與中國和歐洲開打的貿易戰,將歐洲與中國的經濟交往更加緊密的連在一起,促使中歐共同堅持和維護以WTO為基石的世界自由經貿秩序和架構,反制美國的孤立主義。
當然,中國市場的封閉、產能過剩和侵犯知識產權等弊病,仍然是歐洲與中國經貿關係發展的阻礙,但北京在這些方面可能的改革和妥協,則為中歐經濟互聯的加強提供了新的期待和前景。因此,儘管外媒對中國『一帶一路』和中歐經貿關係批評有加,且不無道理,但事實上歐洲企業和政府對中國這一計劃和與北京建立更加緊密經貿聯繫的慾望與行為,則『有增無減』。
這必須引起有關方面和分析家們的注意,不要為『價值所好』而無視了事實的進展,從而做出誤判。當然,『一帶一路』計劃是否長遠看來有穩定而長足的發展可能,則要看中國經濟實力和高層意願(即戰略構想)的堅定度有多高,其持續性有多大,以及沿綫國家對該計劃的接受程度如何等。
2018/7/21
Comments